在立陶宛博物馆里面看到很多像活了一样的琥珀

人气 5465   2012-5-12 23:06

博物馆里出格设置了放大镜,可以清楚看到虫珀里的虫豸,接近细不雅,里面的虫豸绘声绘色,仿佛活的一样,乃至清楚的看到它们腿上藐小的毛发,由于这些均是数千万年之前的原始生物,最多见的包裹物是蜘蛛,人们统计过,虎魄中的蜘蛛多达267种,此中大多是热带或亚热带的,有很多早已从地球上消掉。打量着来自亿万年前,绘声绘色的小动物时,不克不及不感伤自然的奇异,虫豸的命运终究被定格在这小小的虎魄中,留下永久的记念。
就其演变的时候而言,虎魄的确可以与远古前便神秘消掉的恐龙媲美,难怪素有“立陶宛的黄金”、“恐龙的黄金”之称。今天在立陶宛,很多海报和鼓吹画册上都可以看到庞然大物的恐龙嘴里衔着一块晶莹剔透的黄色虎魄。而虎魄Amber一词最初便是特指波罗的海虎魄,这个地区虎魄的产量占全球虎魄总产量的90%。
人们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熟谙到虎魄的价值地点,在古代,虎魄被当作护身符,人们以为它们有魔力也有药用。科学家证实,虎魄贸易初始于新石器期间,由波罗的海东岸开采的虎魄传入中欧直至埃及。波罗的海的虎魄珠乃至在公元前约3000年法老的金字塔墓中也曾出土过。波罗的海的虎魄成为一种商品,被运往希腊和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的城市。
早在公元前1600年,波罗的海沿岸居平易近还将虎魄当作货币利用。公元1-3世纪,波罗的海地区构成了通往罗马帝国等地进行虎魄生意的“虎魄之路”,成为古老文明交换的通道,“虎魄之路”在立陶宛汗青上的感化不亚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并且在罗马,“虎魄之路”还与丝绸之路相连,构成了将虎魄运往中国的线路。那时的希腊和罗马帝国称立陶宛的虎魄为“北部黄金”,中世纪初,虎魄被制成念珠和小型十字架,到17—18世纪,虎魄制成的艺术品开端流行。

  关注度: 5465   Baidu: 0   360: 0   Google: 0   其他: 1

推荐您可能感兴趣:

返回顶部
立陶宛中文站 | 添加收藏 联系方式见首页
本站绝大部分内容是编辑编撰的原创性文章,有少量转载,如有涉及到虚假、侵权、违法等信息,请联系我们。
版权保护:本站原创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的版权均属本站所有。© Inc. All Rights Reserved.